【財經分析】在滬設立獨資電動汽車工廠 雷克薩斯能否實現電動時代“逆襲”?
市場人士普遍關注,雷克薩斯此舉能否復制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成功?
新華財經上海2月5日電(記者 王鶴)豐田汽車公司5日宣布,與上海市政府就共同助力中國社會綠色低碳發(fā)展相關舉措達成合作意向。豐田決定在上海市金山區(qū)成立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fā)·生產公司。
這是豐田在中國市場的最新戰(zhàn)略布局,是豐田順應中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趨勢,抓住中國市場機遇的關鍵舉措。市場人士普遍關注,雷克薩斯此舉能否復制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成功?
新工廠2027年投產 初始產能每年10萬輛
豐田表示,新公司將依托上海市及長三角地區(qū)先進成熟的產業(yè)鏈基礎、物流網絡、人才體系及市場規(guī)模,研發(fā)雷克薩斯品牌純電動車型,將中國客戶的期待以中國速度反映到產品中。新工廠計劃于2027年投產,初始產能約為每年10萬輛,初創(chuàng)階段計劃創(chuàng)造約1000個新工作崗位。
豐田還將在新工廠投入劃時代的革新性生產技術,打造不同以往的生產一線應用場景。
此外,豐田還將與上海市政府在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由上海輻射至長三角地區(qū)及更廣范圍,開展包括物流網絡、產業(yè)鏈上下游相關企業(yè)合作、氫能、智能自動駕駛、電池回收再利用等領域先進技術應用等各類舉措,攜手打造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具備影響力的碳中和引領典范項目,助力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目標。
有外資機構認為,豐田此舉打破了傳統(tǒng)的合作伙伴關系,成為自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來,第一家在中國建立獨資工廠的日本汽車制造商。之所以選擇在上海、在中國建立獨資研發(fā)生產企業(yè),是因為這一轉變使豐田能夠完全控制其制造流程,并受益于中國具有成本效益、技能嫻熟的勞動力和高效的生產能力。
豐田此前表示,到2035年全球生產的雷克薩斯車型均為電動車型。豐田還計劃到2030年將中國的汽車產量提高到每年250萬至300萬輛,以期在與比亞迪和其他中國品牌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上海新工廠將成為實現該目標的有力支撐。
“中國是雷克薩斯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然而過緩的電動化轉型進程導致雷克薩斯近兩年損失眾多中國消費者。選址在上海表明雷克薩斯參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決心?!崩锼棺稍兤囀聵I(yè)部總監(jiān)趙春璋對新華財經記者說,在上海建廠有眾多優(yōu)勢,前有特斯拉榜樣,上海政府對新能源車企的支持有目共睹;長三角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齊全,對其快速發(fā)展、盡力追趕提供條件;此外,上海有很多智能、智駕解決方案公司,對其未來發(fā)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雷克薩斯能否實現電動化“逆襲”?
業(yè)內普遍認為,盡管早早布局了電動化相關技術,但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汽車制造商普遍“踏空”了這一輪汽車電動化的大行情,“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在華銷量近幾年不斷下滑。
數據顯示,2024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約18萬輛,顯著低于2021年22.7萬輛的峰值水平。雷克薩斯此次落戶上海,能否實現“逆襲”?復制電動汽車“黑馬”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成功?
從市場環(huán)境來看,雷克薩斯此舉將直接接入中國優(yōu)質供應鏈,并直接面對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是最具潛力的市場。
2024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產銷連續(xù)10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預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650萬輛,滲透率超過50%。
瑞銀中國汽車行業(yè)研究主管鞏旻對新華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好、最豐富的動力電池產業(yè)鏈,也有純電、插混以及增程等各種動力系統(tǒng)的供應鏈,具備自動駕駛所需的軟硬件絕大部分要素,以及覆蓋各個供應鏈的人才優(yōu)勢。“對全球車企來說,更早更快地把中國納入他們的全球研發(fā)重心,是其未來十年、二十年競爭力的關鍵?!?/p>
從企業(yè)自身角度,作為全球知名豪華汽車品牌,雷克薩斯擁有良好的口碑和忠實的用戶群體;豐田在混合動力、固態(tài)電池技術方面擁有深厚積累,這將為雷克薩斯發(fā)展電動車提供技術支持;此外,豐田在中國擁有豐富的本土化經驗,有助于雷克薩斯新車型更快地適應中國市場。
但其“短板”在于,雷克薩斯乃至豐田此前對燃油車較為執(zhí)著,轉型遲緩,同時更堅持氫燃料電池等路線,因此在中國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失去品牌優(yōu)勢。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本土傳統(tǒng)車企和新勢力車企已經擁有了電動汽車產品的“定義權”,甚至“定價權”,牢牢占據消費者心智,并在智能化乃至“AI+汽車”的競爭中不斷搶占高地。
剛開始講“電動化”故事的日本汽車品牌在市場競爭中顯然面臨重大考驗。
趙春璋說:“雷克薩斯的此次重大舉措能否奏效取決于幾個條件:是否獨立于燃油車型打造全新新能源、純電動車型?是否能找到合適的公司合作,彌補其在智能和智駕上的落后?新車型上市的時間是否足夠快,畢竟中國造車新勢力已經迭代了兩到三代產品,留給雷克薩斯的時間不多了?!?/p>
?
編輯:胡晨曦
?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fā)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